+33 1 82 88 38 98
選擇一個國家
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马来语:Republik Singapura、泰米尔文: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Cingkappūr Kudiyarasu),通称新加坡,也可被稱为星洲或星(新)國,别称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邦。也是全世界最小的二十個國家之一。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 地理

    • 新加坡共有大小岛屿63多个,地势起伏和缓,主岛新加坡島的面积占到90%以上。於北部建有新柔长堤,西部有第二通道,兩者成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柔佛間的聯繫通道。新加坡島以外較大的島嶼有裕廊島、德光島、烏敏島及圣淘沙,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马,高166 m (545 ft)。

      新加坡很多地区都是填海产生,至2013年3月,填海土地面積達到逾13,000公頃,佔據新加坡原有國家土地面積達約1/4。1950年至今,約20%的国土面积由填海产生,新加坡國土面積於1960年代時為581.5 km2 (224.5 sq mi),現在約為704 km2 (272 sq mi),至2030年以前,將會增加100 km2 (40 sq mi),部分計畫則連結比較小的島嶼,包括裕廊島。新加坡約有23%的國土屬於森林或自然保護區[25],而都市化限縮了雨林面積,森林主要分布於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新加坡境內共有逾300座公園及4個自然保護區;新加坡在城市綠化方面相當成功,而有「花園城市」之稱。

      新加坡並無採行夏時制,新加坡標準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长夏无冬,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年平均温度在24摄氏度至34摄氏度之间:最冷月为1月,受来自中国的东北季风影响,加上低压带的南移,较干燥的东北风会令新加坡的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3至24度左右。在此期间,新加坡的天气也会比较好;而到了4月至5月这段期间,在低压带的北移和东亚大陆高压带的减弱的影响下,气温会有轻微回升,而且雨量也会增多,湿度较高,每日平均相对湿度早上为79%,下午為73%。降雨充足,也常有雷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到1月为雨季,受較潮濕的季風影響,雨水较多。此外,新加坡由于在数十年来市区发展迅速,使全国皆受热岛效应影响下,平均温度也比邻近热带城市明显更高。

      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多聚集在中南部的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带,其他地区则大多是热带雨林或农业用地;除了少数的自然保护区之外,新加坡基本上都已城市化。

      由于缺乏大型纵深的河流,新加坡政府专门修建了多个蓄水池,用以收集平常降雨所带来的水源。尽管降雨量有时会很大,这些雨水还是无法满足新加坡的用水需要,因此目前接近40%的水源都是主要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新加坡政府也在积极开发其他水源,包括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计划会大大降低对外来水的依赖。

  • 人口

    • 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摩納哥。

      根据新加坡政府2011年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达518万人,其中325万人(63%)属于本国公民,其他則屬永久居民或外籍勞工,有23%本國公民在新加坡以外地區出生,永久居民約有50萬人。

      新加坡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7歲,每戶平均人口為3.5人,由於土地不足,約五分之四的新加坡人居住於一般稱為组屋的公共房屋(政府部份資助購買的廉價質房屋)。至2010年,已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於4房或以上的組屋或私有住宅,住宅自給率則達87.2%。行動電話普及率則高達每千人擁有1,400支行動電話,約十分之一的居民擁有汽車。

      新加坡总和生育率於2012年估計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為0.78名嬰兒,小於人口置換的2.1[3];為了解決此項問題,新加坡政府在過去數十年鼓勵外國人民移居新加坡,而大量移民也使新加坡人口並未減少。新加坡為世界上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過去十年間失業率未曾超過4%,失業率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達到高峰,失業率為3%,至2011年降回1.9%。

      於2009年時,約四成的居民為外國移民,為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雖然外國移民對於國家經濟相當重要,但政府考慮限制外國勞動力,外國勞動力組成了80%的營造業及50%的服務業勞動力。

      於2009年,在本地居民(本国公民及永久居民的總稱)中,華人占74.2%,马来人占13.4%,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9.2%,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3.2%。

      因此,新加坡不仅是除香港旺角、澳门和摩纳哥之外,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也是世界上除中國大陆、香港、澳門和台湾以外,以华人為多數族群的地區。

      新加坡华人大部分源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閩南人(俗謂福建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由於閩南人佔華人人口的半數,在官方引進華語(標準漢語)以前,閩南語一直是各祖籍之華人內部的共通語言,甚至普及於馬來人與泰米尔人。

  • 行政区划

    •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七百余平方公里,故无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區),中区社区(人口120萬),东北社区(人口130萬),西北社区(人口83萬),东南社区(人口84萬),西南社区(人口83萬),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簡稱社理會)管理,其首長原為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長改制為專職稱市長,市長級別相當於部長。在新加坡,市長指的就是社區發展理事會的最高行政首長。这五社区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

  • 经济

    • 於1965年獨立以前,新加坡為英國海峡殖民地首都,也是當時英國於東亞主要的海軍基地,新加坡海軍基地擁有當時世界最大的乾船塢,而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58]。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帶動全球貿易迅速成長,新加坡成為世界主要貿易據點,新加坡港也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於獨立前的1965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為511美元,居東亞國家第三位[60];獨立後,外商直接投資及吴庆瑞和阿爾伯特·魏森梅斯(Albert Winsemius)的國家主導經濟政策刺激了經濟成長。

      如果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新加坡在全球最富有国家内名列第四。1965年后,新加坡经济迅速成长,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重工业方面,主要包括了区内最大的炼油中心、化工、造船、电子和机械等,拥有著名的裕廊工业区。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在机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也是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升学,为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和吸纳许多人才。旅游业也在总体经济结构中占重要比例,游客主要来自日本、中国、欧美地区和东南亚其他国家。

      早期的新加坡是個众多跨国公司在东南亚投资的首选地,得益于新加坡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以及较低的成本。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工商发展,新加坡的这些优势逐渐丧失,许多工业、制造业纷纷外迁。然而受限于自身环境,易受全球经济萧条影响,尤其2003年肇於SARS因素,新加坡当年GDP负增长率达2.2%,迫使政府开始考虑其他的发展政策。新加坡政府长期鼓励私人创业以及依靠中国及印度的崛起调整经济结构,鼓励企业到新兴工业国家拓展投资,但还未见成效。

      新加坡的旅遊业十分发达,每年來訪本地的外国游客逾90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人数增长最显著,主要是由于政府减少了中国的公民签证程序、以及延长逗留的时间所致。为进一步鼓励旅游业的发展,新加坡也非常重视廉价航空的发展趋势;除了建立两家私营的廉价航空公司外,也鼓励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廉价航空公司将新加坡列为目的地之一,也表示愿意降低樟宜国际机场的费用。

      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控股是新加坡政府所全资拥有的几家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却始终保持神秘,自成立起到2004年9月期间从未公布过财务报表。作为豁免私人企业,淡马锡控股不必像上市公司一样公开每年的财务报表,因此一直以来对该公司的传闻都不断。该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此外,该公司也参股新加坡两家媒体——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因此可能间接进行言论管制。曾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可以说是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也因如此,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被称作是“国家资本主义”,即通过国家控制的私人企业来进行投资,主导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资本市场。

      淡马锡控股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也把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视为投资终点,目前大约一半的资产是在新加坡以外地区。其中主要的投资包括马来西亚电信、印度的ICICI银行、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公司Optus。近年来该公司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对中国的首家私营银行民生银行表现出兴趣。2010年11月1日淡馬錫控股宣佈注資4億美元,入股巴西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Odebrecht Oil and Gas,簡稱OOG),將持有該公司14.3%的股權。Odebrecht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建築工程公司,旗下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自1950年代起即持續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維持夥伴關係。

  • 教育

    • 新加坡很重视教育,教育部是仅次于国防部的第二大财政开支部门,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教育制度类似英国式制度,除了各语文类科外,均以英语为媒介语言一般修读完十到十一年的中小学后能选择到初级学院、高中或理工学院就读,前两者半数以上能升上国内大学。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学院与三所大专学府,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都是亚洲颇具盛名的学府。

      新加坡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各地区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升学,令该国成为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

      新加坡教育制度常被批评为过分依赖制式教材,不鼓励个人独立思想空间,强调以考试方式来区别学生素质(升学至上主义),贬低其他的学习方式及职业的贡献,新加坡本土电影《小孩不笨》即以讨论该制度可能扼杀其他新加坡各类型人才发展,及因个人无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无法回应社会变迁挑战为电影主题。

 

5 Stars Europe

1054 Budapest,
Akadémia Bank Center „A” épület,
Széchenyi rakpart 3.

www.5starseurope.com Skype: fivestarseurope Tel.: +36 1 808 82 87 Tel.: +36 30 200 65 65 Tel.: +33 1 82 88 38 98

5 Stars Europe

France

10 Place Vendôme,

75001 Paris
www.5starseurope.com Skype: fivestarseurope Tel.: +33 1 82 88 38 98
Paris Budapest
找到最近的办事处咨询

资料外交使团,政府机构,移民服务

Bookmarks